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网格织就“连心网” 龚滩古镇4A名片越擦越亮

  “1+5+N”网格体系示意图。 资料图片

  □融媒体中心记者田金凤

  服务响应效率提升70%,98%的基层问题在网格内化解,景区好评率达98%……今年以来,龚滩古镇通过线上线下“双网格”悄然提高了景区管理效率和商家经营效率,大大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双网格”由线上网格(微信群)和线下网格共同编织而成,以党建为统领,构建起“数字赋能、多元共治”的景区治理新范式,让这座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生机。

  一“群”连百业

  行业网格搭起景区“高速路”

  “彭水高铁站到龚滩古镇多少钱?”7月6日中午11点44分,游客“不说”在“来龚滩古镇耍‘亿’盘”微信群里咨询道。4分钟后,民宿老板“拥抱阳光”的回复就出现在群里:“35元,红花高速路口上下客。”这样的对话,常常在群里上演。

  这个微信群,如今已是龚滩古镇线上网格的“神经中枢”。群里既有该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也有民宿老板、餐馆店主等商户代表,更有水务、供电、通信等保障部门人员,甚至还有不少常来的游客。几百人的“大家庭”,组成了一个随时在线的服务矩阵。

  “建群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服务不打烊。”群主赵淋源是该镇政府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她的手机里,这个群永远处于置顶状态,方便随时关注群里的动态。游客咨询酒店预订,她会提醒相关民宿老板;有人询问船班时间,她会提醒游船公司工作人员回应;遇到设施故障投诉,她会直接对接职能部门负责人,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线上网格的魔力,不止于快速应答。商户们渐渐发现,这里还是资源共享的“聚宝盆”。五一期间,龚滩古镇民宿几乎爆满,有游客希望入住江景房。川酉九号酒店负责人在群里咨询谁家还有空着的江景房后,很快就找到了一间,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让空置的民宿房间有了收入,从以前的各自为战变为现在的抱团取暖,实现了共赢。

  更意外的是,这个群成了最好的宣传工具。有游客将群里的美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群后,两周内就有好几个家庭循着他的推荐来到龚滩;成都游客李女士在亲人群里晒出非遗麻饼的照片,引发群友追问购买方式,非遗麻饼因此多了不少线上订单。

  “游客带游客,比任何广告都管用。”赵淋源说,群里的“求攻略”“求组队”消息,见证着古镇口碑的持续发酵。

  一步一网格

  线上网格织密社区“服务网”

  新华社区在古镇成立了“网格酉家”工作室,所辖的五个微网格也分别建立了线上网格(微信群),辖区居民保证每户一人进群,工作室墙上贴着其他网格长的微信二维码,桌上放着登记本,专门记录游客诉求,贴心为游客和当地商家服务。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龚滩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新华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何娅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第一网格的网格长,她的脚步遍布辖区的家家户户、她的声音回响在群里群外。

  前不久,第一网格群里有居民反映古镇有段路灯不亮了,那段路梯坎陡,存在安全隐患。何娅看到后立刻赶到现场,同时联系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10分钟后,维修人员带着设备赶来维修,很快让路灯重新亮起来。何娅将修好的路灯拍照发到群里,得到了居民纷纷点赞。

  网格员不仅是服务者,还是商户的“贴心人”。何娅经营着一家非遗麻饼工坊,因此深知商户的难处。巡查时,她会特意提醒商户明码标价、注意消防安全;游客对商品价格有疑问时,她会耐心解释当地物价水平等,尽力为大家服务。

  据悉,该镇还创立了“酉事龚众谈”议事品牌,今年借助“双网格”模式,已召开民宿规范经营等主题议事会4场,收集治理建议40余条,化解邻里纠纷28件,推动风貌改造、停车场新建等10个民生项目落地,98%的基层问题在网格内得到解决。

  一网聚合力

  多元共治激活基层“新动能”

  “双网格”的真正力量,在于线上线下网格的无缝联动以及各行各业N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了“1+1>2”的治理效能。这种合力,让古镇的管理者、经营者和游客,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对游客而言,是从“到此一游”到“常来常往”的转变。北京游客王先生通过微信群回购何娅家的麻饼8次,正是“双网格”服务带来的黏性体现。“第一次去就进了群,后来想给朋友带点特产,直接在群里说一声,何娅就会帮忙寄过来,比网购还方便。”王先生说。

  董泽兵经营着董氏客栈,是古镇里的老牌商户。他说现在不论是镇政府、社区,还是景区管理公司,都在时刻关注并解决商户的问题,“之前小长假期间,我家的客栈突然停水,8间客房都住了客人,我在社区微信群里反映后,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镇政府立刻安排人员加班加点维修,很快就恢复了供水。”

  景区管理公司山水画廊公司的副总经理廖黎明也深有感触,“以前游客问画展时间、作品价格,得打电话或到店里问,现在公司工作人员在群里就能说清,方便游客的同时也有利于在群里宣传景区。”

  对管理者而言,更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的升级。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龚滩镇将市场监管、公安、文旅等部门力量整合进双网格,推行“1分钟响应、5分钟到场、1小时办结”的服务标准。今年以来,已处理旅游咨询80余件次,处置路灯故障、交通疏导等应急事件34起。“以前是群众找上门才知道有问题,现在有网格员巡查、群里反馈,问题没露头就被发现了。”廖黎明说,98%的问题能在网格内解决,让大家有更多精力思考如何提升景区品质。

  此外,龚滩镇还培育了多个商家粉丝社群,引导26家涉旅商户建立30余个游客微信社群,形成超5000人的私域流量池,以“社群预约—服务跟踪—体验反馈”闭环管理,发布旅游攻略200余篇,精准服务游客1000余人次,推动旅游服务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升级,景区好评率提升至98%。

  如今的龚滩古镇,“双网格”已从一种治理模式变成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一种习惯。游客遇到问题,会下意识打开微信群;商户有了诉求,会第一时间向社区网格员和景区管理员反映;干部们每天上班,先刷一遍群消息已成常态。这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网,网住了游客的舒心,网住了商户的信心,也网住了古镇的未来。

  正如一位游客在群里所说:“龚滩的美,不仅在山水之间,更在每一次快速回应的温暖里。”而这,正是“双网格”模式为这座千年古镇擦亮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片的生动体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社会
双网格织就“连心网” 龚滩古镇4A名片越擦越亮
桃花源旅游专列首发仪式举行
西政新闻传播学院实践团在我县开展主题宣讲
菖蒲盖景区迎来夏季露营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