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家堡

  □黄德权

  八面山在向云端耸立的过程中,负重不了金家堡的古树和村庄,便把它们扔在了八面山的半坡,成为界于云端和群峰之间的一页风景。从酉酬盘山倒拐去八面山的途中,在一片格桑花海的边沿,静卧着一个古老的村庄——金家堡。几十栋瓦房和一片古老的林子,协商好了彼此的位置,就在相互照应中度过了近300年的风雨岁月。

  1770年,金家先辈从东边迁徙至此。发现此处水草丰茂、花果甚繁、紫气升腾、暮云祥和,便在这里安营扎寨,开荒拓土。经过百多年的努力,终将金家堡周围建成了良田缠山、果树爆棚的世外桃源。金家堡宜居的环境,前后吸引了米、杨、王、黑等姓人家,迁入村庄居住。不久之后,村庄的人家不断有被火烧伤的情况发生,几乎除了金氏家族之外,很多家庭都有“疤子”。人们于是将有疤子特征的男女取了名字:“大疤子”“幺疤子”“疤子嬢嬢”“疤哥”等。上山下田、赶场下街,只要喊一声“某疤子”,必有人应答,然后三三两两一起同行,彼此并不觉得矮人一等。后来,请阴阳先生查看,原来,金家堡的山形长相完全是一个火局,森林就在火焰燃烧的位置上,房屋几乎都处于火局的中心位置。从八面山看下来,这种布局特征尤其明显。奇怪的是,凡金姓家族子弟没有被火烧的现象,于是人们解释说,是因为“真金不怕火炼”,其他姓氏在金家堡短暂居住后,先后搬离了让他们心生恐惧的地方,只有金氏家族几十户人家,居住至今。

  村庄当中,长着一棵银杏树。传说金家先辈,有三弟兄,大哥迁到贵州大方方向另谋家业。几十年后,金家非常思念兄弟间的骨肉亲情,小的兄弟俩便向贵州方向去寻找哥哥。多方打听未果,便从遥远的贵州带回一棵银杏苗子,栽在自家门前,以示对远方哥哥的怀念。二十多年前,贵州大方金家的人,找回金家堡老家来认亲,两边一翻族谱,完全就是当年的一家人。世代久别的亲人相聚,场面甚是感人,几天欢聚,全寨几天几夜,酒宴长席。而今,这棵银杏树就成了金家亲人认亲的见证树。国家给这棵银杏树挂了牌,金家也把这棵老树作为本家的寨树进行保护。现在,金家凡是在外打拼的人,回到金家堡,都要先来拜望这棵先辈栽下的老树。

  八面山四面悬崖峭壁,以前,只有几条陡峭山路能通达山顶,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兵荒马乱的年代,匪患四起,靠近八面山的金家堡,经常受到土匪骚扰。金家堡村民组织金家自卫义军保护村庄,义军首领叫金辉武。后来,金辉武加入国民党,任酉阳县警署中队大队长,手下有100多杆枪。后识时务、知大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金辉武的影响下,金家义军多数参加了抗美援朝。现年94岁的金胜远,就是其中之一,他有一段令人感动的传奇故事。

  金胜远70岁左右的时候,长子外出几年不归,他思念儿子心切,每天都端着小木凳,到屋后的山坳坐着,向远方凝视,盼望儿子归来。这一等待,就是二十年。村庄的人们劝老人,不要这样无望地等了,儿子可能早也不在人世。老人坚定地说,我儿活着!肯定还活着。他为了等儿子,节衣缩食,戒了烟酒,不论天晴下雨,每天到屋后的山坳等待。89岁那年,终于有人发现了他儿子的踪迹。原来,他儿子因身份证遗失,落入了黑工厂,给人家做苦力,没有向外传递信息的渠道,日复一日苦苦地在黑工厂过着日子,同时也无比思念自己的亲人。最后得到家乡务工者的帮助,才脱离了黑工厂。家乡的朋友告诉他,父亲还健在,每天还在房子后面的山路上等他。儿子回到金家堡,父子相聚,场景感人。

  当年,匪患严重的八面山,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八面山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地。一年四季,时序不同,景色不同。或云海升腾,或冰雪世界。从酉酬到八面山的公路已加宽硬化。一路上,花海迷人,景色优美。这条景观大道,正好途经金家堡。金家堡后面,有一神奇山洞,洞口天生一尊苗条石像,当地人称之为“仙女石”。洞口时常白雾缥缈,远远望去,仙女若隐若现。洞口内有小径,据村人传说,可直通八面山顶部。金家视洞穴为寨子的风水宝地,文革时破四旧,说石像是妖魔鬼怪,是迷信,就把洞口封了。到今天,时代不同了,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应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该是打开洞口,让人们一见仙女尊容的时候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影像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综合
金家堡
风从南方吹来
夏夜乘凉
雨 荷
山路弯弯
夏日的多彩旋律
游赵世炎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