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道
近些年,龙潭总在不断翻新整治,难得静下来,导致游客稀疏,旅游萧条。萧瑟的永胜古街上,看到的都是当地居民,难得有一个陌生面孔,这固然与时下的经济萧条和疫情有关系,但也与近七八年来城市翻修和包装、街道石板及设施更新、交通工具的变去变来等不无关系。清静下来的古街,不管是结伴还是独自一人,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古街旧巷之中,或静静地坐在梅舒河边古码头那形状怪异的青石上,吹吹风,看看景。龙潭古镇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从它的古街道和古建筑反映出的浓厚的明清商业文化、码头文化气息。
龙潭古镇,是一座隐藏在酉水河流域深处的古镇,它不在干流上,甚至不在主要支流上,却是流域范围最大的古镇之一。其选址独特。龙潭原建在叫梅树的地方,不在河岸上,明嘉靖年间修建,清嘉庆年间被大火焚毁,迁建于现在这里,选址者是极懂风水和独具慧眼的。古镇所在的万胜街在未建街道之时,是河沿隆起的一段青石质地的低矮小岭,如龙之脊背,建成后的街道犹如骑在龙背上。建在龙背上的民居、会馆、宫庙等建筑群,错落有致。这些明清和民国时期建筑,有酉水河沿岸特有的几进四合院,也有土家族吊脚木楼,高墙大院的会馆宫庙,还有旧时中国各地皆有的戏楼舞台,有的庄严肃穆,有的典雅别致,但都制作精细,匠心尽显。梅舒河从街后流过,瓦厂湾、九桥溪、梭子桥等溪流穿街过巷,注入梅舒河,充满小桥流水委婉缠绵的江南韵味。古殿楼宇,精巧细腻,深宅大院兼具骑楼元素、徽派元素、儒家元素、佛家元素,还有我们本土的土家民族元素等等,让游客有些云里雾里看不清摸不透,总有一种深入地去了解它、研究它的冲动!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山水一方景。龙潭古镇与水相融,与水相依,水镇合一,如被隐藏在酉水河流域的“江南水乡”。酉水河流域是土家族的摇篮,生于斯,长于斯,时不时到古镇走走瞧瞧,犹如聆听一曲缠绵柔情的江南小调。换个环境也许能换一换心境,看多了山水,看多了现代大都市,那古街道、小巷、古民居院落散发出来的历史文化气息也许能让你耳目一新,或许还可以解除你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缓解你奔波的疲惫。品味一下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韵味,让你得到修心养性的洗礼!
酉水河流域像龙潭这样的古镇很多,形制和特色大抵差不多,只是规模大小不同。酉水河从沅陵上溯至源头,同龙潭规模大小和级别差不多的古镇有浦市、王村、龙头、茶峒、里耶、石堤等,这些古镇保存最完好的只有龙潭。
在龙潭工作8年,常自诩知龙潭懂龙潭,其实,龙潭的人文历史浩若烟海,龙潭的现实变幻莫测,识其皮毛都谈不上。在龙潭工作生活期间,写了不少主题为龙潭的文章,一直都小心翼翼地,生怕自己文学资质平庸,写不好人文厚重的龙潭,写不出它的精彩,试图多研究龙潭,多学习写作技巧,尽量不“背污”这个人文历史富矿点。希望古镇早日整洁起来,平静下来,让那条永胜古街以及两侧伸岀的古巷道,和那伸下河的石梯码头成为修身养性怀古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