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岷沱中心处,应多人杰;地跨龙雁两江流,堪称地灵。”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以其母寝宫仁寿宫赐名定县,县名沿用至今1400多年,历为陵州、隆州州治所在地,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入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重庆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有2200多年建县史,是800年州府所在地,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民歌之乡”,是“中国著名原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气候旅游县”。
山水相依、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发展同向……行走在川渝大地,“川渝一家亲”的特殊情结早已融入两地人民的血脉深处,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共识早已成为两地人民的具体行动。共同的底色、共同的基因、共同的使命,应时代之变,立时代潮头,四川仁寿、重庆酉阳,这两座山水之城正在奋力书写各自的时代篇章。
乡村绘就新画卷
仁寿:百年梨香飘 日子比膏甜
“寻芳尚忆琼为树,蠲渴因知玉有浆”,丁谓的一首《梨》,道出了中国人对“百果之宗”的赞赏。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是远近闻名的“百年梨乡”,其种梨历史已有400余年。在“百年梨文化”的浸润下,政府携手百姓共管共治,以“礼”善治,交出了乡村振兴的“曹家答卷”。
仲夏时节,沿着柏油路进村,公路两旁,百年梨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微风轻拂,阵阵果香扑面而来。
据了解,曹家镇现存100年以上的老梨树7万余株、400年以上的老梨树1700余株。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形成了“春赏梨花、夏摘梨果、秋品梨宴、冬补梨膏”的梨主题旅游体验项目,梨产业俨然成为当地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曹家镇始终围绕“百年梨乡”品牌,用好“曹家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梨产业做大做强。值得一提的是,聚力梨产业,该镇在发展常规梨种植的同时,还积极生产现代化梨膏,恢复古法熬制梨膏作坊,让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家梨膏”古法技艺为梨产业赋能。
“我们这里的土壤气候都很好,梨子含有锗元素,我们的梨产品,削了皮都不变色,口味很好,糖分也很高。”曹家梨膏第十九代传承人宋芬介绍,聚焦“百年梨乡”品牌,一朵花、一颗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全面带活了梨产业。
目前,曹家镇梨树规模种植达到3.1万亩,年产值达2.4亿元。3500余人从事梨产业,人均年纯收入达2万余元。与此同时,还形成了以六月雪梨、金花梨、丰水梨为主的梨产业布局,一幅农文旅融合的乡村画卷正在“百年梨乡”徐徐展开。
酉阳:水稻上“云端” 花田织锦绣
仲夏时节,走进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重庆市酉阳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层层叠叠的万亩梯田间,翠绿的秧苗正拔节生长,勤劳的农民正挽起衣袖沿着田埂察看水稻长势,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此时,“云端”之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场主们,正通过手机观看直播,云游梯田美景、体验传统农耕乐趣。
6月12日,“酉阳800——何家岩云稻米认养计划2023季”乘势而上发布上线,吸引了全国各地网友争相认购,找寻“诗和远方”。
“云端”之下,这里产出的稻米粒细体长、质白如玉,自宋朝便被定为“贡米”,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的主推高山生态农产品之一。去年,该村首次推出何家岩云稻米认养计划,将100亩稻田置于“云端”,一经推出,就吸引了9000多名全国各地网友认养,不仅帮助52户农户提前锁定收益,并依托乡村旅游等多种业态为村集体带来了479万元的综合收入。
“家里有5亩田,尽管稻米品质好,但过去一直是自产自销,最多卖到1万元。去年响应村上号召,参加‘云稻米’项目,秋收后分红算账,一下多了5千元。”站在田畴间,村民何易立激动地说,“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这日子,越过越有劲儿!”
“今年,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联合多个单位发起何家岩云认养联名伙伴计划,以9.9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持续将认养面积扩大。”花田乡党委书记邹艺表示,接下来,还将立足本地特色,不断丰富线上线下活动,严格落实全流程溯源,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把更多农产品搬上“云端”,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烟火人间看繁华
仁寿:人间烟火 唤醒城市活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仁寿县栖西里商业街区,人群熙熙攘攘,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
据了解,栖西里商业区总占地面积120亩,从2022年1月建成开街,很快就成为仁寿县最聚人气的商业区。目前,入驻商家超过400家,全国知名主流品牌占比30%,其中年营业收入近30亿元,日均客流量3.5万人次,最高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带动就业2.6万余人。栖西里还荣获“2022年全国百强县培育特色魅力商业街区项目”荣誉称号。
除了传统夜经济的小吃等传统业态,这里有各式餐饮店、音乐喷泉、酷酷虫乐园、栖西里大舞台、网红动车等新业态,满足了市民游客夜娱、夜购、夜演、夜游的全新消费需求。
当前,依托重点打造的栖西里商业区,夜经济在仁寿这个曾以农业为主的川西大县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了仁寿县夜间消费的生活新地标。
“我们项目汇集了潮流美食、美装、靓装,品牌零售,酒店民宿、文化艺术等八大主题产业,形成了美装潮服购物街、潮流美食街、酒吧餐饮街、文化创客街四大消费场景,打造成了集潮、玩、演、艺、文化等为一体的高品质、高水平、高体验消费聚集地。”仁寿县栖西里文创艺博中心项目运营总监廖慧介绍,通过优质商家引入、街区商管运营、新产业联盟、新媒体机构合作、创业扶持、产业孵化等手段,实现了“创客中心”“网红直播基地”“城市夜间经济”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把目光聚焦栖西里,在此催生形成了新经济产业生态集群。
酉阳:绝壁听涛 找回乡愁记忆
千里乌江奔涌不息,百里画廊璀璨武陵。
龚滩古镇,位于百里乌江画廊的核心区,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这里自古就是川(渝)鄂湘黔客货中转站,素有“钱龚滩”的美誉。
翁若梅,清代诗人,曾任黔江县令。100多年前,他逆流而上,游览乌江。望着滔滔江水和两岸悬崖峭壁,一时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当即吟诗:“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1984年冬天,时年65岁的著名画家吴冠中,漫步龚滩古镇,拾起画笔,将乌江畔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定格在画布上,第一次以美学的形式掀开了古镇的面纱,也为世人在这乌江绝壁之上找寻到一处寄放乡愁的栖息地。
38年后,因画而名、因旅而兴的龚滩古镇,早已走出深闺,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画家、学者、摄影爱好者不远千里,翻山越岭而来,找寻乡愁记忆,品味漫漫人生。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画里画外话龚滩,这座成于蜀汉,盛于明清,在大江大河边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镇,仿佛有数不过来的荣誉傍身。
近年来,古镇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断探索“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持续举办多届龚滩写生艺术季、艺术家写生采风交流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成为龚滩“艺术小镇”最美的人文风景。
“如今,龚滩古镇不仅人才汇聚,业态也更加丰富完善,有乡愁记忆,更有诗和远方。”龚滩镇党委书记何波介绍,当前,我县正立足资源优势,努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龚滩古镇人文更兴、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广,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田园乐土展新颜
仁寿:科技赋能 打造天府粮仓
初夏时节,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有“天府南门”美誉的仁寿作为四川省产粮大县,近年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有序有力推进丘陵地区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正持续擦亮仁寿农业“金字招牌”。
据了解,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仁寿县的主要粮食产区,涵盖珠嘉镇、方家镇、青岗乡、富加镇、大化镇5个乡镇,有良田沃土12.8万亩。
当前,园区紧扣粮食安全主题,以“粮油+生猪”为主导产业,形成种养规模化、科技集成化、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依托科技赋能,当前园区企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大部分粮食作物已经实现耕、种、防、收、烘、储、销全过程机械化。目前,园区每年的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并持续保持6.5%递增。
值得一提的是,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长期与中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成专家大院、博士工作站,其中,“四有”种粮模式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科研成果在全国进行推广。
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文彬介绍,接下来,园区将全力创建国家级园区,不断为仁寿丘陵地区在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整治撂荒耕地,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为全省,乃至全国丘陵地区做一个典型示范,同时为巩固全县的经济底盘,筑牢农业经济提供强力支撑。
酉阳:一滴茶油 孕育亿元产业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八山半水一分半田”。山高坡陡,土地瘠薄,产业基础薄弱,酉阳人世世代代“望山兴叹”。
大山是屏障也是资源,平均海拔800米的地形优势却是油茶树的天堂。与此同时,油茶作为当地传统油料作物,虽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长期缺乏整合、产值偏低,油茶树一度变成“柴火树”。
油茶的逆袭之旅从2020年开始。
彼时,重庆武陵山油茶研究院挂牌成立,以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姚小华为首的学术委员会专家团队一头扎进武陵山,开展不同海拔油茶的物候期调查和本地高海拔高产品种选优等科研工作,开启了科技赋能油茶产业的新起点。
清洗、烘干、榨油、封装……走进位于板溪轻工业园区的重庆酉州油茶科技公司,一颗颗油茶果经十余道自动化机械工序后,变成厨房里的高端食用油——山茶油。
找准“山的价值”、用好“绿的优势”,当前,酉阳利用荒山荒坡种植油茶约36.3万亩,成立精深加工企业5家,油茶产能占全市80%以上,构建起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发展体系,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3.11亿元。
今年3月,“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强势启航,酉阳茶油作为主推产品之一,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重庆酉州油茶科技公司负责人张新文表示,将继续深耕油茶产业,重点围绕“茶油之都”“百亿级支柱产业”战略目标,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建设全国生态茶油强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县和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县,丰富产业文化内涵,实现乡村文化、全域旅游、油茶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生态人文两相宜
仁寿:一湖山水韵 最美黑龙滩
历史上的仁寿,“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
《仁寿县志》记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陵州大旱,百姓断粮,三年复大旱,饿死者众多。”新中国成立前40年,仁寿春旱23年,夏旱24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彻底解决吃水难,黑龙滩水库作为四川省修建的第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于1970年开工建设。经过8年修建,7年整治配套,到1985年基本建成了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彻底改写了仁寿人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
回顾黑龙滩水库的建设历程,3组数据让人震撼:1970年动工,1985年建成,历时15年之久,参建人员达10余万人;水库建设共完成土石方4500万立方米,按截面1平方尺可绕地球一周有余;水库大坝需182万块条石,整个工程安砌的条石,相当于从黑龙滩安砌了一条宽4米、厚0.4米的条石到北京天安门,多出来的石料还可以绕北京四环一圈。
黑龙滩水库的建设中,成千上万的仁寿儿女毅然投身其中。父亲牺牲,儿子顶替;丈夫牺牲,妻子接续;弟弟牺牲,兄妹二人一齐上阵……15年建设路,10余万建设者,其中牺牲133人,伤残1205人,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仅16岁,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无悔的青春,共同谱写了“众志锁住岷江水,新海惠润陵州田”的壮丽诗篇。
在黑龙滩,有一种声音,或沧桑深沉,或高亢激昂。从时光的长河里走来,在生活的沉淀中,在艺术的发酵下,它越发耀眼,成为千古绝唱。它,就是抬工号子。
20世纪70年代,6万多名抬工组成7500多支抬工号子队,参加黑龙滩水库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砌筑大坝的28万立方米方条石,都是抬工们喊着号子,踏着节奏,一步一步、一肩一肩、一杵一杵地抬上大坝。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他们靠着抬工号子的激励与律动,改变了仁寿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困境,建造了星罗棋布、碧波万顷的“川西第一海”——黑龙滩。
“2007年3月,抬工号子正式被四川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53岁的抬工号子传承人黄战春介绍,经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如今的抬工号子,已不仅仅是抬工们的劳动之歌,也是仁寿独具特色的表演,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体现。
如今,这座地处成都正南、龙泉山麓的黑龙滩水库,拥有7峡7坝85座群岛,湖面23.6平方公里,库容3.3亿立方米,是眉山城区、仁寿全域300多万人的饮水源、母亲湖。
一湖山水韵,最美黑龙滩。当前,依托黑龙滩水库的绝美风光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抬工号子等资源,当地创建了黑龙滩风景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黑龙滩水库、黑龙滩大坝、盘龙岛、报恩寺、火车嘉年华乐园等景点深受游客欢迎。
仲夏时节,85座岛屿星罗棋布般静卧在浩瀚的湖泊中,鹭鸟围着岛屿翩翩起舞,每座岛屿都犹如一座绿色的宝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酉阳:全域桃花源 满满幸福感
一场新雨后,桃花源景区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刚刚步入景区,优美的景色就吸引了成群的游客驻足。
伴着潺潺溪水声,夹杂着游客的欢笑声,一阵婉转、悠长的旋律从吊脚楼里传来:“大山的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高坡上种荞哪用灰,哥妹相爱哪用媒。用得灰来荞要倒,用得媒来惹是非……”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叶吹奏传承人白现贵是桃花源景区的常驻嘉宾,他介绍,酉阳的木叶吹奏历史悠久,过去是土家族小伙向心上人求爱的一种方式,至今还有“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的故事发生。
时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木叶吹奏早已融入酉阳旅游产业,以表演的方式向游客展示,表达最热情的欢迎和最真诚的祝福。
事实上,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不仅拥有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酉阳阳戏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拥有木叶吹奏等200多个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生态赋能,人文添彩。近年来,酉阳树牢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锚定“全域桃花源·满满幸福感”主题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
去年10月,重庆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全市新增1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酉阳叠石花谷、松鼠丛林乐园2个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1月,全市再增1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酉阳花田梯田又榜上有名。
至此,酉阳已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桃花源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龚滩古镇、龙潭古镇、神龟峡、叠石花谷、松鼠丛林乐园、花田梯田)、市级旅游度假区2个(桃花源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重庆乌江·龚滩旅游度假区),品牌景区数量之多,在全市名列前茅。
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秘诀是什么?
据了解,多年来,酉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充分利用县域优势文旅资源,积极践行“文旅+”发展新路径的同时,紧盯文旅项目抓品牌创建,通过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环境质量,增强景区旅游接待能力,促进全域桃花源基本品牌打造,推动酉阳文旅发展新格局构建。
酉阳文旅委党组书记廖大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坚持“文旅+”,充分挖掘当地旅游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文旅产品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多业态协同发展,积极促进红色文化研学传承地、土家传统文化体验地、生态民俗旅游目的地、乡村休闲旅游首选地、时尚文化旅游新高地建设,助力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全国乡村振兴新示范、世界知名旅游新胜地。
(本组稿件由融媒体中心记者冉川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