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乍起,绕着层层叠叠的临崖梯田绵延不绝;青山苍翠,远山起伏,山脚的吊脚楼高低错落,蜿蜒曲折;如同一幅水墨丹青图……
这里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周继荣都会来到梯田边,在朋友圈发布一张梯田晨光的照片,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每天拍下的照片,既是一份打卡记录,也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情怀。
花田贡米成致富名片
周继荣来自重庆市专用通信局,是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2021年5月,他自愿报名来到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一到村里,他就被藏在深山中的何家岩村的自然景观迷住了,这里拥有独具特色的土家族吊脚楼和360度临崖全景梯田,还有高山草原、天然温泉、赏星基地、民族村寨,融合了传统稻种农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文化,浓缩了武陵山区美丽的原生态自然田园风光。“这里有如此绝美的自然环境,在这么美丽的地方,乡村振兴一定大有可为。”
事实上,历经多年脱贫攻坚工作,何家岩村虽然已经告别了贫困,但是仍然存在分散资源难统筹、社会资本难进入、生态资源难变现、农产品价格难提升“四大难题”,如何让全村2411人真正过上好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村里的发展一刻也等不起,我自己基层经验较少,就只有靠一双脚底板去走访了解。”于是,驻村工作刚刚开始,为了熟悉村情,掌握村民基本情况,刚放下行囊,周继荣就迈开脚板开始了全村走访工作,他不仅走遍了全村20个村民小组,脚下的运动鞋也在不知不觉中更换了5双。
在走访中,周继荣了解到,何家岩村产出的大米滑而不腻、质白如玉,从唐宋起,历代朝廷都把花田大米定为“贡米”,专为皇室享用。然而,由于大米卖不起好价钱,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留不住人,许多土地也撂荒了。如今,村里只有少数散户在种植花田贡米。
周继荣与村支两委经过商议,决心把发展花田贡米作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下定了决定,全村就挽起袖子加油干,村里通过“旱改水”试点工程新增梯田700余亩、整治撂荒梯田近200亩,修建灌溉渠2000余米,修建生产道路2624米,硬化田间道路5916米,新建泥结石田间道3840米......通过土地整治,何家岩村一下子增加水田2000亩、整治水田3000亩,花田贡米核心基地扩大到了5000余亩。
如今,曾经荒芜的丘陵被打造成万亩生态梯田,“花田贡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品牌,当年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共富村”。何家岩村已经形成了年产1250吨的5000亩“花田贡米”核心种植区,全部由村集体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年产值达到了3000多万元。
村里开起了咖啡馆
如今走进何家岩村,村里不仅有餐厅、民宿、“苗绣”和“西南卡普”工坊,甚至还新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可以提供精致的手冲咖啡。
这是因为何家岩村大力发展花田贡米种植,依托独特的临崖地形和层层叠叠的梯田,形成了360度临崖全景梯田的独特景观,再加上村里还有原生态的土家族民居村落,并成功申报4A级景区,吸引了大批摄影师来到这里采风创作,许多游客也来此观光打卡。周继荣与村两委一道,顺势而为,发展起了观光旅游,不仅不断延伸产业链,还推动了全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村民冉华群早年觉得种地没有出路,选择外出打工,如今看到村里村容村貌大变样,公路拓宽交通便利,观光旅游有声有色,在周继荣的鼓励下他返乡创业,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现在,他不仅开办农家乐,还发展了养猪、酿酒等多种产业,每年纯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
周继荣介绍说,近年来,类似冉华群这样,从传统的耕种为生,转变为农文旅融合富民的村民还有一大批人。一些村民对自家的原生态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开办了民宿、餐馆和农家乐。村里还把200多名留守妇女和老人组织起来,利用她们擅长的传统手艺,建起了“苗绣”和“西南卡普”工坊,让她们在自家门口就能依靠绣艺、唱山歌、跳摆手舞等展示传统民族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村民冉银香说,“在工坊里干活,既能就近照顾家人,每天还能挣100来块的收入。”
周继荣说,何家岩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如今全村有民宿和农家乐30余家,常驻人口超过了1000人,立足“贡米+乡村旅游”产业结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了479万元,认养“云稻米”收入已经达到了60多万元。2022年,村里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全村近1/3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2021年,酉阳县全县只有两个村给村民分了红,何家岩村就是其中一个,每个村民作为股东,在历史上第一次分到了50元钱。2022年,在股东分红50元的基础上,对6岁以下儿童和80岁以上老人每人50元慰问金。
驻村工作“舍小家为大家”
“2021年5月16日,星期日,小雨。因昨晚中雨,路上多处塌方,一次落石撞在车窗玻璃上,险些击中我坐的副驾驶位。”“进村走访,穿了3件衣服,里面两件都湿了。”
这是周继荣在工作日志上记录的进村走访经历。不过,他说,比起这些危险和困难,为村民办实事,解决了各种困难后,再看到村民朴实而热切的目光时,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何家岩村9组村民冉光龙因为摔伤致残丧失了劳动力,家里本来就有两名大学生在读,小儿子上高中后的学杂费问题,又让他开始发愁。周继荣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安慰冉光龙,“家里虽然缺钱,年猪也不能提前杀了卖钱,娃上学的钱我来帮忙想办法。”
经过努力和沟通,周继荣找派出单位资助孩子高中时期的生活费,一直到毕业。冉光龙感动不已,“周书记,下次来家里,一定要喝杯热茶再走。”
驻村一年多时间,同事们都说,周继荣起码老了十岁,皮肤黝黑不说,白发还增多了十倍。他手腕上的手环记录了他的睡眠时间——最近一年平均每天5小时05分钟;平均每天步行一万二千步以上。
为了不耽搁工作,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已经是常事。“每次离家,看到父母和孩子的不舍,心里都装满了愧疚。”周继荣说,小儿子今年才五岁多,平时读书、生活甚至生病的时候,他根本无法照顾。2022年父亲因病2次住院,甚至2022年7月住院时医院还发出了病危通知,但家里为了不影响他驻村帮扶工作,一直瞒着没有告诉他,直到春节回家才知道此事。“我感到很对不起父母和家人,不过,妻子非常理解我的工作,她说,你的工作就是‘舍小家为大家’。”
“未来何家岩村将围绕‘花田贡米’梯田以及生态草原、赏星基地、民族村寨等景点,以国家4A级景区为新起点,从而进一步推动全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建设共富乡村,将‘两不愁三保障’变为吃得美好、住得美好,认知升级、环境升级、收入升级的‘两美好三升级’,积极探索‘生态+人文+旅游’融合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周继荣说,“到酉阳何家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想的就是但求问心无愧,不愧于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职责任务,为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期盼,一定把工作做实,为老百姓造福。”
(来源:《重庆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