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中心记者白凤英 实习生金 芸) 2月22日,南腰界镇大坝村、龚滩镇红花村的老年食堂正式“开张”。为传承孝善美德,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我县于日前启动村(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项目,278个村(社区)均将陆续开设老年食堂,目前已在10个乡镇(街道)进行试点。
当天,走进南腰界镇大坝村老年食堂,只见餐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菜肴,老人们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自己在家做饭吃总是凑合,做一顿吃一天。现在有了老年食堂,菜品多、味道好,还能和大家说说笑笑,心情也舒畅,我特别满意!”村民冉隆安对老年食堂赞不绝口,“老年食堂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子女们也放心了。”
为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难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我县进一步探索养老服务“小切口”,以政府引导、村级主导、群众自愿的方式,在全县278个村(社区)开办老年食堂。根据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状况,目前,我县已在桃花源、龚滩、龙潭、花田等10个乡镇(街道)进行试点。
“开办老年食堂是精准对接基层社会治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种创新发展形式。”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食堂助餐对象包括两类:一是常态助餐对象,即全县范围内的散居特困人员、高龄老人、失能或半失能人员;二是传统重大节日助餐对象,扩展至孤残及困境儿童、家庭监管缺失或抚(赡、扶)养义务缺失农村“三留守”人员、60至80周岁低收入人群、80周岁及以上就餐困难特定人群等。
老年食堂的助餐模式本着相对集中、就近就便原则,采取“1+N”(“1”即中心厨房,原则上依托村级养老互助点及其设施设置中心助餐点;“N”即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或院落、居民小组设置多个流动分散助餐点)的模式配置助餐服务点。常态人群助餐活动原则上以中心厨房集中提供服务为主,在春节、端午、重阳等重大传统节日时,采取“中心厨房+流动助餐点”依次轮转接续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