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程光江:亮嗓歌唱好生活

舞台上的程光江,十分投入。

  □全媒体记者李胜成 高绍军文/图

  大山,是树、草、藤萝生长的地方,是鸟兽出没的地方。同时,它也是歌声的天堂。大山的空旷,让歌声更加浑厚和起伏跌宕。

  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传承人程光江,就是从大山里唱出来的。

  13岁入行成主唱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土家族俗称“打闹”“打闹歌”,由田间生产、薅草劳动、山歌艺术等形式组成,是伴随劳动生产与音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得到复苏,农民劳动的劲头高涨,特别是大集体时期,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劳作,需要人加油鼓劲,“打闹”班子空前活跃。

  龙潭镇柳家村1组杉树坪程家祖祖辈辈传承着“打闹”和跳花灯。在大集体时期,他们的“打闹”班子很吃香,常被请到本村或邻村的田间地头“打闹”,每个人每天算3个人的工分。

  程光江从小耳濡目染,从7岁开始学习喊号子、唱山歌,13岁正式加入队伍,并逐渐成为团队主唱。此后,他一直传承家传技艺,四处演出。2009年,他与叔叔程茂昌被评定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的传承人。

  杉树坪的“小歌星”

  “妹妹是南山哟那一树哩槐耶,哦,厄,小郎是蜜蜂满山地飞呃……”这是土家民歌《妹是南山一树槐》。这首歌高亢、清脆,高音部分很难唱上去,但程光江不仅轻松唱出还悦耳动听,震撼人心,特别是高音部分,令人既欣赏又羡慕。

  “好嗓子一半靠天生一半靠练习。”程光江说,他的祖祖辈辈在跳花灯、“打闹”,都有一副好嗓子,自己也不例外,但是,后天的练习也非常重要。

  程光江从小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放牛,他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唱山歌,嗓子越唱越开、越唱越响,成为当地有名的“小歌星”。

  是金子总会发光。2009年,县文联和文化馆联合在麻旺镇组织了酉东片区山歌民歌大赛,龙潭镇文化服务中心干部段明华多方打听,找到了柳家村的程光江,便将他请出山参加比赛。

  程光江嗓子一亮,就惊艳全场。此后,他参加过多次比赛,特别是2015年7月,他与白现贵、陈雪薇等人代表重庆市在云南省昆明市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全国乡村歌手大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走出大山培养传承人

  如今,程光江已经搬出大山,来到了龙潭古镇生活,虽已62岁,但唱歌的热情仍然不减。

  11月2日上午10时左右,程光江在自己的音乐室里放声高歌。一台手提电脑、一个支撑架、一本音乐书、一张桌子、一个凳子,虽然陈设简单,但这却是他的天堂。

  “目前,我在古镇已经培养了一班人。”程光江说,自己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的传承人,没有忘记初心。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文化,从2016年起,他便把妻子齐翠仙、儿子程智胜、孙子程景涵作为第一传承人传授。同时,将龙潭镇龙泉社区老年体育协会作为平台,组建了花灯班子和薅草锣鼓班子。

  “近4年都在送文化下乡。”从2016年起,程光江与龙泉社区老年体育协会每年都要送文化下乡,到各村里演出。今年,他们负责送文化到龙潭镇柏香村、包家村、石营村、赵庄社区和龙潭社区,他们演出的节目,特别是非遗节目,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周兴斌积极履职尽责小记
~~~
桃花源街道教管中心~~~
酉阳一中~~~
酉州中学~~~
实验中学~~~
~~~
县职教中心~~~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4版:国际国内
做农业产业的守望者
拆除!50余处不合格高杆广告
开展集体教学研讨
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
为残疾学生送教上门
关爱职工心理健康
程光江:亮嗓歌唱好生活
180名汽车专业学生集中考证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