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铺菜是美食,是文化

——酉阳诗人、美食家二毛谈心中的家乡美食
二毛和火铺。

  □全媒体记者冉川文/图

  “心爱的,你想吃什么?阳光拌豆苗,月亮煮清粥,米线过小桥。”

  ——二 毛

  二毛,本名牟真理,酉阳人。60后诗人、美食家、知名餐厅主理人、美食创意师。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著有《妈妈的柴火灶》《民国吃家》等代表作。

  30余载美食事业,无数次地饮食寻味。二毛,这位当代新派川菜和江湖菜美食家,对饮食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那么,家乡的火铺菜于他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呢?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每一位游子的记忆里都有一个火铺

  “火铺者,团聚之地也。炭火升起,无烟无灰。三脚鼎罐,家人紧围。取暖进餐,长幼归位。童心神话滋养,性格传说栽培。故事悠远,酒满待谁?”《酉阳火铺菜赋》中有这样一句话。

  火铺,其形如方,面积不大,却是我县农村人家重要的生活区域。尤其是寒冷的秋冬季节,一家人围炉而坐,别有一番滋味。

  “老家火铺上的时光是最温暖惬意的。火铺作为土家人的标配,坑上的铁三角架,一年四季不熄的火种,支上一个大鼎罐,这是每一个酉阳人不可磨灭的生活记忆。”二毛坦言,尽管自己离开家乡多年,但永远也忘不了火铺上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或许,每一位游子的记忆里都有一个火铺吧。”

  “火铺菜,我情有独钟”

  食物,是人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如同呼吸、睡觉,缺一不可。

  “因为喜爱美食,所以我从8岁起就跟母亲学习做菜。”二毛回忆,到了1987年,自己逐渐转行开始正式经营餐馆。从重庆到成都,从成都到北京,这一路走来,和美食打交道已经30多年了。

  从事餐饮行业多年,二毛最深的感受是:菜是一个餐馆的生命,菜是有“根”的,并且是扎根民间的。所以,多年来他一直保持一个习惯:收藏菜谱,尽量留住每一道菜,也留住自己关于家乡的记忆。

  “真正的美食永远是来自民间,而家乡的火铺菜,我情有独钟。”二毛说,火铺菜,不仅承载了母亲在火铺上为一家人做饭的宝贵记忆,更是他舌尖眷念的亲切味道。也正因为对火铺菜的热爱,所以他早在3年前就开始着手收集相关的菜谱,前后历经多翻的论证考究,最后还整理成书,收纳了上百种酉阳本地美食的做法。

  希望火铺菜能走出酉阳

  川菜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包容”。而火铺菜,也以一个来者不拒的姿态,综合所有能烹饪的食物,无论是鸡鸭鱼肉,还是豆腐青菜和萝卜。

  二毛说,酉阳地处4省交界处,来自各方的饮食文化都在这里交汇、融合,也在火铺上被一一呈现,所以火铺菜实际上是酉阳包容的体现,也是一个文化符号。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告别了农村,更告别了火铺。通过舌尖去寻找儿时的记忆,火铺菜无疑是一道捷径。”二毛说,在外生活多年,心里始终眷念着火铺上的家乡味,自己也只有忙里偷闲回到家乡才能一饱口福。

  “家乡的民风民情很淳朴,风景非常美,美食、旅游资源更是不胜枚举。作为一名美食家,我希望火铺菜能够走出武陵深山,把属于酉阳的这份独特的味觉体验和饮食文化传递给更多人。”二毛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4版:国际国内
我县2020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
火铺菜是美食,是文化
我县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我县部署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关于酉阳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740余万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