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记者曾 常文/图
在酉阳城南钟多街道中心小学(原阳光小学)外,矗立着一块高2.7米的石碑,碑上刻有明代至民国十一年的28首同韵绝句。因该小学在明清至民国时期为栖鹤庵所在地,故人们习惯称之为“栖鹤庵诗碑”。
往迹难寻,铁鹤栖鹤寺无踪
栖鹤庵始建于土司时期,关于其确切年代,《冉氏族谱》与《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不一。
根据《冉氏族谱》记载和相关传说:酉阳土司冉仪性好佛道,明正德年间,他到洞中避暑,见乌龟白鹤休憩于此,人来不惊,于是铸铁鹤,建铁鹤寺,与“神龟仙鹤”为伴,修道于此。后来铁鹤飞走,冉仪寻至城南一株大树上,便在旁建庵,取名栖鹤庵。
此后的五十余年里,酉阳土司征伐不断,铁鹤寺、栖鹤庵荒废。明隆庆三年(1569年),土司冉维屏观铁鹤遗址,感叹“先人高风在焉,殊深仰止!”,于是命冉绍槐重建栖鹤庵,供奉铁鹤,纪念冉仪。
而《酉阳直隶州总志》则记载,栖鹤庵为明万历年间土舍冉绍槐所建,供三清诸像,为土官游赏避暑之地。
甲申之变,东阁学士首赋诗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王朝覆灭。张献忠入蜀,屠戮百姓,地处偏远的酉阳成为世间少有的乐土。在此期间,象崖性珽禅师和南明遗老彭梧凤、华大炎、张天植、李之华、王道宏等来酉避乱。
南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东阁大学士文安之到川湖贵联络各镇军队起兵抗清。次年,他来到酉阳,劝说时任酉阳宣慰使冉奇镳起兵。冉奇镳虽有心反清,但见南明政权相继覆灭,知永历政府无力与清廷抗衡,遂虚与委蛇,不提反清复明之事。
在酉期间,文安之为冉奇镳《拥翠轩诗集》作序,并题诗栖鹤庵:“栖鹤庵前青草齐,车头坝上鹧鸪啼。儿童乍听钩辀语,趁扑山鸡过水西。”这是目前已知题写栖鹤庵的第一首诗。
灵石留句,东阁衔杯对晚霞
文安之在酉阳半年,心知无法劝动冉奇镳,决定前往湖南。1563年寒食节前,文安之在栖鹤庵前徘徊,写下感慨明廷灭亡的诗句:“武陵旧路已非赊,秦晋光阴一缕霞。一水一山如着我,细栽桑柘胜桃花。”
看出了文安之的暗讽,冉奇镳步韵回应道:“春游纵辔野情赊,送客衔杯对晚霞。灵石欲留东阁句,长教风雨洗苔花。”借此表达自己决心之坚决。
之后,文安之再叠韵,表达了对冉奇镳的理解。
清顺治十五年,清军攻破重庆,冉奇镳为免百姓战火,归顺清廷。文安之因永历帝逃亡缅甸,郁郁而终。他们在栖鹤庵写下的诗句,却被长久地刻在了石头之上。
刺史行部,未招诸友醉流霞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的一天,酉阳直隶州知州赵藩巡视酉阳南部诸乡归来,经过城南栖鹤庵。到任伊始就读过《酉阳直隶州总志》的他早知栖鹤庵为州中胜迹,且《酉阳直隶州总志》中还记载文安之曾留句于此。
但是,栖鹤庵由于早年的一场大火,已不复往日之胜,赵藩四处寻找却未得一见文安之的诗句,感叹:“庵前树石幽胜,如得好事人增拓亭榭,汇诸老诗镌之石,用存古迹而寄慨慕,亦雅事也。”
感慨之余,他题写了《栖鹤庵》四首,其中一首写道:“村店年年酒可赊,谁招诸老醉流霞。遗诗称刻庵前石,好事何人拂藓花?”
让赵藩意想不到的是,在二十多年后,他所期盼的“好事人”就出现了,不仅找到了文安之的题诗,还把他所题《栖鹤庵》四首也刻在了诗碣上。
尼僧刊石,唤醒当年墨浪花
1921年,栖鹤庵尼僧崇清在庵右百步许的石壁上隐约看到一些字迹,因代远年湮,字迹剥落,难以辨识,细细扪摸,发现是文安之的题诗。之后她又查阅《酉阳直隶州总志》《二酉英华》等典籍,收罗到冉奇镳、赵藩等人步文安之韵写的十余首诗,并向时任酉阳县知事唐堃汇报。
唐堃重视此发现,与酉阳师范校长石麟等人参观,并次韵题诗。1922年,栖鹤庵住持僧光溥及其徒遍达,徒孙照明、照禅捐钱三十串,请工匠刻诗于石碑,即现在的栖鹤庵诗碑。
新中国成立后,栖鹤庵改建为小学,诗碑曾被打断铺路。1987年,校长曾庆扬与文管所恢复诗碑。1988年,诗碑列入我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0年,陈梦昭与曾庆扬将诗拓印整理,发表在《桃花源诗刊》。2005年,阳光小学以“栖鹤逸墨”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将诗文刻于围墙上,使栖鹤庵诗文清晰展现于世。
“往迹难寻望眼赊,鹤庵遗墨烂云霞。沧桑变后风骚歇,尚有山灵捧笔花。”曾辉步文安之韵写下的诗句,虽写诗时尚未有诗碑,但诗碑的命运与诗意大体一致:庵堂不复,诗文尚存,历经磨难,再传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