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润乡土·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举行分论坛主题研讨

研讨会现场。 高绍军摄

  本报讯 (融媒体中心记者高绍军 余钟元) 5月27日下午,“诗润乡土·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举行分论坛主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诗与心灵培养、诗的文化地位、诗的现代传承、酉阳陶诗四个主题分别展开研讨。

  “诗教,是儒学的重要内容。陶渊明作为东晋伟大诗人,对后世影响极大。用诗教的眼光探析陶诗,有助于更深远地把握陶诗源头与思想,使之更好地发挥滋润乡土、滋育心灵,建设乡村成为诗酒田园与精神家园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北京明德书院院长张顺平围绕他的研学成果《“诗教”视域下的陶渊明——陶渊明诗文与〈论语〉关联举例分析》阐述道,《桃花源记》的真正意趣在于“避秦时乱”,借描绘一个理想的美好社会,表达对秦以“焚书坑儒”为代表的结束周制的不认同与不合作。因为陶渊明隐居田园,放旷自任,不为五斗米折腰,兼以其生活的时代为晋宋之际,往往给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家气象,事实上并不然,陶渊明不但是典型的儒家人物,而且是一位难得的儒门高士。

  “《桃花源记》的‘渔人’形象既负载着我国古典文学的‘渔人’描写传统,也有其历史人物的原型,偶然闯入桃花源的‘渔人’是一个懂得自然审美、喜欢观赏风景的人。就传统而言,他是虚的;就原型而言,他是实的。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正是《桃花源记》叙事艺术的主要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范子烨在他的研学成果《渔人与桃源:对〈桃花源记〉的还原阐释》中指出,《桃花源记》是关于人类理想生活的极富有理性的沉思录,透彻、澄明、深奥、犀利,引人入胜,它在艺术建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当代世界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它所表现的价值观对于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深入交流,从诗教各个重要方面研讨相关问题,共同探讨诗教主旨内涵及现代传承发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社会
伴山华府小区违法建筑集中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召开
“诗润乡土·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开幕
“酉云·满天星”直播电商培训小河片区班开班
专家学者为我县文学爱好者作专题讲座
“诗润乡土·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举行分论坛主题研讨
人大常委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