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中心记者冉 川 吴 彪) 5月27日上午,“诗润乡土·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开幕式在县综合文体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院校儒学、诗教研究领域的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诗教主旨内涵及现代传承发扬等主题。
国际儒联副秘书长、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石永奇,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语文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叶圣陶研究会理事王晨,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张顺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明、县政府副县长黄艺出席开幕式,县政协副主席石志明主持。
黄艺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酉阳的关键时刻,“诗润乡土·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在酉阳举办,既是对酉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力助推,也是对酉阳推动文化振兴的示范之举。酉阳拥有较为深厚的诗教传统,是武陵山区的诗歌“沃土”。近代以来,酉阳的诗歌、诗教进一步发展,诗歌名家辈出,诗教有声有色。当前,酉阳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诗教深刻嵌入县域发展“血脉”,加强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宣传普及,探索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农耕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酉阳是文人雅士对田园生活极致梦想的世外桃源,5173平方公里的酉州大地最能激发创作灵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教授通过本次活动,爱上酉阳的秀美山水,见证酉阳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为酉阳诗歌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更多智慧。
石永奇表示,武陵青翠,流水碧澄,宛如人间仙境,“诗润乡土·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在酉阳举行,既能感受儒学诗教的深邃和幽远,又能体验酉阳古镇的繁华和浪漫,还能亲身感受诗教的魅力与活力,可谓正当其时,相得益彰。国际儒学联合会是国际性学术文化联合组织,是各国各地区儒学团体、儒学学者的联合会,致力于推动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研讨会,既是一场诗的盛宴,也是精美的精神大餐,大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讨诗教传承发展问题,深入挖掘诗教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当代价值,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对进一步认识诗教,发扬诗教在人心滋育、人才培养以及社会风气美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国际儒联尤其是儒学传播普及必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王晨对“诗润乡土·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诗教的广泛发扬表达期待。她说,诗是语文的精华,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入手和重点,从摇篮曲到儿歌,从民谣到戏曲,从古到今,无处不在,是中华文明长河中无比璀璨的星河。诗是人类文明的宝珠,更是中华文明的明珠。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诗教人才辈出,不仅是诗人心中向往的“桃花源”,也是诗人憧憬的诗酒田园、精神家园。
研讨会主旨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子烨发表了《渔人与桃源:对<桃花源记>的还原解释》,认为《桃花源记》设计了一套文学密码,旨在寄托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桃花源记》在艺术建构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当代世界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发表了《论杜诗“遣兴体”艺术及其诗教功能》,认为研究杜诗不仅限于其思想与艺术价值,也要把杜诗当作“心灵文献”,透过杜诗“遣兴体”看到诗歌长期被忽略的自适与陶冶性灵的功能,复原杜甫的“真我”面孔。西南大学教授蒋登科发表了《现代诗的形式与音乐性问题》,认为现代诗是一个丰富的存在,在坚持诗的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任何有积极意义的探索都应该得到肯定。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蒋原伦发表了《诗教与诗学》,认为自宋代兴起的“诗话”也是一种诗教,而中国的诗学是抒情诗学,并与西方的叙事诗学进行了对比。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过常宝发表了《论先秦时期的乐教和诗教》,探索考证了乐的起源及其内涵,探讨了乐教的概念及与诗教的关系及兴起。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希平进行了评议。
县宣传文化系统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县文艺教育系统教师代表和县文艺协会负责人及文学爱好者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