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
一
这次,他准备长期住下来,与乡亲们朝夕相处,与何家岩同呼吸。在朝阳中倾听菖蒲盖下每一株稻谷拔节的声音;在晚霞里感受“共富乡村”每一朵花开的幸福,像儿时一样。 他,叫何邦飞。
何邦飞,土生土长的何家岩人。现任辽宁省重庆商会党支部书记兼执行会长、沈阳德信伟邦木业集团董事长。
从接到家乡领导电话的那一天开始,他无时无刻不期盼着能回乡创业,但他也焦虑、纠结。拥有300多名员工的企业——德信伟邦木业集团的管理工作,辽宁省重庆商会的党建工作,怎样才能够得到合理地安排?但是浓浓的乡情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像牵引风筝的线,始终拉扯着他。权衡再三,他带着满腔热忱,带着当初没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心病,带着克服困难、坚决带领乡亲们走好共同富裕“最后一公里”的决心回来了。
是的,所有的振兴都与阵痛相伴。特别是在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混杂居住的何家岩村,阵痛尤为突出。何邦飞告诉我们,他回来首先解决了何家岩到菖蒲盖公路最后一公里路的问题。
也许是长期闭塞的生活方式,让乡亲们形成了故步自封的思维模式,这模式要改变,难!所以,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到这里,政府准备修建公路把梯田与菖蒲大草原连成一体,共同打造一条高端的旅游路线时,乡亲们有诸多意见。这段公路占用东家一块地、西家一方田,或者是一处废弃了的猪圈、牛圈,大家都死活不肯让出来。20几户乡亲,各种借口,各种理由述说着一个生硬的词——不同意!
刚回到家,何邦飞就得知了这一消息。在得到政府的同意后,他马不停蹄地召集大家开了火铺会。围坐在火铺上,面对土家人敬畏的山角,与大家拉起了家常。他了解到在这些人中,有些人是有顾虑,有些是想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极少部分人是故意为难。针对这些情况,何邦飞动之以情:一定会帮着大家向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争取支持,解决好大家的合理诉求;如果确实想留着继续耕种的,他可以用自己的田土无偿交换。同时晓之以理:机遇抓在何家岩人自己手里,如果不积极支持发展,甚至从中阻碍,那就是给子孙后代“栽倒刺”。终于,乡亲们统一了思想,出工出力,施工队仅仅用五天时间,最后一公里路彻底接通。
作为党员,何邦飞清楚地知道,最后一公里沥青路的接通,意味着乡亲们对团结进步、互助共赢等理念的认可,也意味着党群关系“最后一公里”的障碍正在逐渐消除。
若是现在你走进何家岩古寨,你会发现,这里正进行着许多基础设施的修建和完善。游客中心、明德书院、咖啡屋、中高档民宿、梯田改造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烈日炙烤,尽管大汗淋漓,大家所表现的热情胜过六月的艳阳。
二
我想,何家岩这篇散文诗的灵魂便是贡米了。
何家岩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早在明宗皇帝朱厚德时期,由十六世土司冉舜臣把花田米作为贡品进贡后,齐何二岩所产的稻米就被定为“世代进贡”之米。
贡米虽早已名声在外,可依然是养在深闺。直到现在,下秧、插秧、薅秧、除草、杀虫、施肥……花田人都很虔诚,像当初对待第一粒贡米一样,绝对无公害。照理说,秋收后定能卖个好价钱,可多年以来,贡米销售进度却慢得像蜗牛爬行。让这些养在深闺的宝贝成为品牌,走出花田,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是花田迫在眉睫的事情。政府部门未雨绸缪,由龙头企业腾讯出资,中国农业大学出技术,由各级各类有志于乡村建设的工作人员组成的乡村振兴规划组工作全面铺开。何邦飞被任命为“共富乡村”法定代表人、职业经理人。花田,如虎添翼。
今年初,腾讯公司为村发展实验室适时推出“何家岩云稻米”小程序。许多富有诗意和浪漫情怀的产品:“带月荷锄归”“十里稻花香”……同时亮相。何邦飞带领乡亲们积极响应支持,或者亲自参与直播带货,或者帮忙策划产品宣传窗,或者转发朋友圈。遇到有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何邦飞就手把手地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产品很快一扫而空,来自全国各地的5600多名消费者分别认养了属于自己独有的“云上稻田”。在150天的贡米生长期中,腾讯公司把复杂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数字场景,消费者通过小程序,既能在“云”上看到水稻生长的慢直播,还能获得农业知识科普特色体验。乡亲们在集体管理下,按照协议标准耕种稻田,稻米收获后统一加工、包装寄送至认养人。勤劳的花田人再也不愁贡米的销路。
一粒粒晶莹饱满的贡米,将带着花田人的质朴纯真,飞向全国各地,把贡米飘香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地推向了诗和远方。
三
“云认养”初见成效,最高兴的莫过于何邦飞。他告诉我们,以后的“云认养”不仅仅局限于认养一块田,还可以认养一头猪、一群鹅、一片玉米、一垄红薯等,让这里的农产品打开新销路。在交谈中,他多次强调:齐何二岩是他的家,这里的每一个乡亲都是他的家人。幼年丧父的何邦飞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深深地感恩何家岩的父老乡亲。16年前,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就打算带领大家创造幸福生活,可是,由于当时大哥何邦高急需帮忙,他不得不离开家乡,想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愿望便成了他一块心病。这几年,国家政策好,乡亲们的生活有很大程度改变,可是离富裕两字还有关键的“一公里”要走。
当我们谈到“共富乡村”时,何邦飞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他告诉我们,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应该是人们的理念和思路。所以,在回到家乡的第一次何家岩村民大会上,他就明确提出——少有所学、壮有所业、老有所养。他号召乡亲们要重视教育,努力给青少年提供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要积极参与到“共富乡村”的建设中来,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好逸恶劳;对于自己有想法有规划的,他提供免费咨询并且把关,随时鼎力相助。他还筹资为村上7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保障,让他们可以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们边参观古寨边听何邦飞畅谈未来:对何家岩要进行整体长远规划,发展产业,发展经济;借助“明德书院”举办各种高规格讲座、论坛,提升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品位,努力让这里的发展成为全重庆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何为成功、何为幸福?何为无私奉献、何为共富乡村?时间说了算!梯田,古寨,悬崖,菖蒲盖上的大草原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