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玉龙
龚滩古镇,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艺术小镇,得益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吴冠中先生来到龚滩,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和一篇散文。
今天,我想从一句话来说龚滩,也就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龚滩宣传语: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
这句话出自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光风情说乌江》,当时,我初到龚滩,就被这句话吸引了。我问同行的朋友,这句话出自哪里?她说不清楚,反正来龚滩的人只知道有这句话,也知道是吴冠中说的。
后来我特意去了重庆图书馆,在过刊室查询了1985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终于查到了,我很激动,当时的心情一点都不亚于发现他的艺术作品《老街》。
我回到龚滩,第一时间整理出电子版来,给很多人分享,包括《重庆民盟》刊物,该刊特意刊发了我的这一发现,并附《风光风情说乌江》全文。
从此以后,每当有人谈及吴冠中先生与龚滩,我就会将这句话的出处做一个详细介绍。
我如此看重这句话,是因为他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龚滩的文化乡愁,就是爷爷奶奶的家。同时借用唐街宋城,将千年古镇的历史写清楚了,言简意赅,立意高远。
如果咬文嚼字的话,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故而我经常力图将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普及给更多的人。我认为,这句话让龚滩有了魂。
我们一直在谈论千年古镇,唯一能够提供的就是用一句话去打动人心,深入人心。而吴冠中先生曾用一篇文章,解读了龚滩,其中的这句话,足够让龚滩的文化内核呈现给游人。
这句话,不只是通过文字来看龚滩,还要通过《老街》的文字解读,相互关照,就会更好地了解龚滩,也可以填补《老街》画作留给观众的空白。
我们在看这幅画作时,总是通过技法、思想去揣摩画家的意图,其实,《老街》可以退后了看,从它自身的文化构成上,理解那句话的含义。
有一次,我在纪念馆给游客分享这句话时,有人就说还可以更简练,直接不要前面的唐街、宋城,就说龚滩是爷爷奶奶的家。还给出了一个他的理由:龚滩是武陵山区的小镇,算不得唐街,更不能构成宋城的规模。然后别人也跟着附议。
我等他们说完了,就用一句话解释:吴冠中先生是艺术家,不是建筑师,他不会去丈量龚滩的规模大小,也不去考究建筑的风格,他是用艺术的眼光,作家的文笔,引申出历史的跨度,用概括的文字表达了千年龚滩的历史,再在此基础上,表达了一个艺术家眼中的乡愁,她也是爷爷奶奶的家。
我们去解读一句话,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要去解读他引申出的含义,那么,唐街宋城,就是跨越千年的历史积淀,爷爷奶奶的家,就是一份剪不断的文化乡愁。
吴冠中先生当时在龚滩,就是感受到古镇上的那种烟火气,那种悠然自得的隐逸,那种陶然忘机的坦然,那种纯粹的文化乡愁。
再反观他的画作《老街》,你会发现,沉重的色调里,全是乡愁。
没有一句话是孤立的,也没有一幅画是无意义的。他对龚滩的艺术情缘,就是通过这句话,这幅画,做了最好的解读。
这也是我深入体验龚滩之后,决定定居于此,深入研究和解读吴冠中先生的作品,通过画作和文字,更深入体验那份对龚滩的情感。
这种传承,是自然而然的,这也是民盟人的归属感、向心力、凝聚力。
作为一名民盟盟员,在先辈面前,始终是一种虔诚的态度,向先贤学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句话,留住了龚滩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