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台狮舞

七分人家。
舞狮表演。
高台舞狮。
舞狮队来了。
村 庄。
传统房屋。
屋前小径。
绿色田野。 资料图片

  □彭 鑫/文 田维祎/图 

  坐标:可大乡七分村

  可大乡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水田资源十分丰富。乡里的七分村,自古就有“十分土地七分田”的美誉。其村名也由此而来。

  村中民风淳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诸如高台狮舞、哭嫁、七月初一过赶年等。其中高台狮舞最为著名,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唐宋时期,盛行于清中晚期,民国时期逐渐没落。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重获生机,再次繁荣发展。

  高台狮舞的表演,要先用7张或15张八仙桌,重叠成10米高台。有两种叠法:一种是将方桌一张接一张叠垒,高约五丈,上下等大,称作“一炷香”;另一种是首先在地面摆放两张方桌作为基础,再一张一张叠成塔状,称作“一座塔”。最顶的一张翻转着放,桌面朝下,四脚朝天。人扮狮子,随着引导师的指引,自下盘旋而上。时而跳跃,时而翻转,完成跳、滚、叠等惊险动作,直至顶部。最后,在桌子上的四只脚上凌空起舞,令观众叹为观止,大呼过瘾。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表演内容为“采青”。“青”是指狮子要采撷、捕获的食物;通常是生菜、生蒜、生葱,寓指生财发达、算术理财、聪明灵敏。在采青过程中,有很多的精彩动作套路,以表现出狮舞寻青、探青、采青、护青、疑青、玩青、试青、吞青、碎青和吐青等情节。然后狮舞是从第一层开始,层层上升,一边做着动作,一边穿越方桌,最后到达最上面倒置桌子的桌面。

  高台狮舞的狮具制作很是不易。首先,制狮艺人拟出一个草图,用精选、加工过的竹条、铁丝、麻绳等按图扎架,制作出狮头框架。之后用纱纸绸布粘贴好。并用颜料在狮头上画上图案,描绘出太极纹、波浪纹等斑纹。然后,上须、缀毛、装眼、镶正额“照妖镜”、贴亮片,一个狮头就初步完成。其中,扎架非常关键,一定要在狮子的眼睛、耳朵、嘴巴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备给眼、耳、口的扑布系上细绳,在狮子舞动的时候可以用手牵拉启动,活灵活现地展现狮子眨眼、晃耳、张嘴等动作。

  狮头制作好了以后,再缝接上配套的狮身,一个狮舞的道具就大功告成了。狮子的眼睛和鼻子造型比较夸张,鼻子大而塌,眼睛大而亮,嘴巴则是又宽又大,短须盖住了上唇,长须挂在下颚。狮身则是斑斓生辉,银光闪闪。整体造型非常威武。为了两名表演者高台舞狮时方便跳跃,舞动灵活,现在的狮身长度由传统的四米改成了2.6米至3米。

  高台狮舞,是融舞蹈与体育于一体表演艺术。表演动作惊险、刺激、极具观赏性。尤其是那古朴滑稽、趣味浓郁的表演风格,更是深受观众的喜爱。每逢节日或喜事,七分村的人们便以狮舞来庆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影像
   第03版:副刊
   第04版:旅游
高台狮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