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记者李 敏文/图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县民族小学教师杨珺丹用十八年的坚守诠释着教育者的初心,以“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见证着育人路上的执着追求。
2006年从重庆涪陵师范学院毕业后,杨珺丹先后在毛坝中学、龙潭江丰小学、龙潭龙东小学任教,2018年调入民族小学。从乡村到城镇,变的是教学环境,不变的是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创新课堂焕发活力
记者见到杨珺丹时,她正在六年级10班的数学课堂上,以“数的认识”复习课为例,生动演绎着互动式教学的魅力。
“我们要让学生不仅知道公式是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杨珺丹独创的“理解—探究—应用”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在教授圆面积公式时,她会让学生自制学具进行小组推导;讲解立体几何时,又巧妙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切割组合过程。学生吴海瑶说:“杨老师总会找来各种教具和视频,让抽象的图形‘活’起来。”
这种教学创新结出硕果:她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常年稳居同年级第一,并超越全县平均水平,多次荣获教学质量奖。其创作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微课获市级二等奖,《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
科研引领专业成长
作为县级课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主持人,杨珺丹始终站在教改前沿。在“国培计划”等培训中获评“优秀学员”的她,将先进理念融入实践,多篇教学论文在市县级评比中获奖。民族小学“n次方数学工作室”里,总能看到她与青年教师切磋教学的身影。
以爱育心润物无声
“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蓓蕾,教师要当智慧的园丁。”杨珺丹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林胜君在复习课后感慨:“杨老师总能帮我们补全知识拼图。”这种因材施教的智慧,源于她坚持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精准把脉学习需求。
从青涩年华到不惑之年,杨珺丹用十八载光阴谱写了一曲教育者的奉献之歌。面对未来,她依然目光坚定:“教育是永无止境的攀登,我愿继续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育人路上,她的脚步依然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