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记者李 敏文/图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酉州中学,探访了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了15年的语文教师冉芳。
201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她,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并长期担任班主任。15年来,她始终以“爱岗敬业、勤勉工作”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教育当作一项用爱心、耐心、细心来赢得孩子们亲近、尊重和爱戴的事业。她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与责任点亮学生成长之路,践行人民教师职责,彰显新时代巾帼风采。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酉州中学初2022级12班的课堂上,冉芳正在给学生们上语文课——《定风波》。她说,语文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情感的熏陶与思维的拓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依据课标认真备课;课堂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生动的故事、互动式讨论和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冉老师总是用她的方式鼓励我们,她让我们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学生彭浩然这样评价他们喜爱的语文老师。
而在学生田宜欣眼中,冉芳还是一位特别关心同学们的大姐姐,就像知心朋友一样。“她还很有耐心,不管我们问什么问题,都会认真解答。”
冉芳说:“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情感和思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用思维分析问题,不仅收获知识,更要找到自信,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除了课堂教学,冉芳还长期担任班主任。她始终坚持“一个也不能少”的带班理念,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无论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她都用耐心和关爱帮助他们找到自信与方向。
班上曾有一位因身体残疾和家庭困难而自卑的学生,在冉芳的悉心呵护下,逐渐成长为一名自信开朗、生活独立的人。
那个有轻度智力障碍,且有肢体残疾的石同学,家住钟多街道钟坨村,小学几乎只学会了数字1∽10的写法,不会加减运算。小升初后,石同学通过派位方式,到酉州中学就读七年级。9月开学后,他未按时到校。学校领导及冉芳上门了解情况后,与街道社区协商,解决了石同学残疾证办理的相关问题。
冉芳多次到这名同学家里,耐心劝说其要大胆走出家中,到学校接触同龄人,学会和人打交道,锻炼自己的胆量,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冉芳的关爱不仅改变了石同学的生活,也为他的人生道路照入了一道光。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冉芳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强者应有担当”的辩论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会尊重与包容。同时每天中午都带他去食堂,教他打饭、表达需求。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的石同学不仅能独立完成这些事,还能大方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看到他性格变得开朗,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冉芳由衷地感到欣慰。
十五载春华秋实。在教育的广袤舞台上,冉芳用15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师者仁心”。她用自己的行动,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温暖同行者。凭借突出的成绩,她多次荣获县级“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在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辅导员奖”。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育人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将继续深耕教育,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茁壮成长,用爱与责任点亮他们的未来。”冉芳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