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勤
思维导图集文字、绘画、图形于一体,既简单易操作,又避免了一般读书笔记单调乏味的形式,在丰富多样地呈现阅读过程的同时,可提高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完成阅读任务的积极性。《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一、初读作品,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迅速获取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全书共计30万字左右,分为12篇,每一篇又根据主题分为多个章节,同时每一篇又独立为一部分。对于初读的学生来说,这些事实繁多而杂乱,篇与篇之前逻辑联系不强,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篇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也可以在读完整本书后,通过画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文章内容,不仅能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还能条理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事实,也为后面进一步阅读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二、精读“长征”篇目,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再现长征经过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被称为外国记者最早采访长征将士的口述史诗,讲述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以及“举国大迁移”的过程,再现了红军战士是如何以“近乎奇迹”的速度穿过了大草地,最后以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作结。通过绘制红军长征的思维导图,既能直观再现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也能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英勇无畏、顽强豪迈的革命精神。
三、品读人物,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准确把握作品典型人物形象
在本书中,埃德加·斯诺描绘了很多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例如在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介绍了周恩来、贺龙,《在保安》采访了毛泽东,《战争与和平》里介绍了朱德……斯诺通过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不仅能够从斯诺的笔下了解到更多历史书未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的生活和事件,更能够从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励当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以建设强大祖国为己任。
四、总结作品,利用绘制思维导图全面呈现作品内容
经过几个阶段有针对性的阅读,学生对作品及相关内容的把握已经比较全面,头脑中有很多零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此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有机整合文章内容,化繁为简,将一整本书30万字的内容通过一张思维导图呈现,既直观明了,又条理分明,真正做到把书读“薄”,真正把别人的文章变为自己的知识。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不同的文学样式有针对性地绘制思维导图,除了可运用于作品内容梳理、理清思路、分析形象等方面外,还可以运用于作品词句积累、主题概括、艺术手法分析、感悟收获等方面。它既能帮助学生有效开展阅读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也能帮助教师有效展开阅读成果检测,使阅读活动从一开始就变得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