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喻 琳文/图
一大早,简单吃过早饭后,李仁才便前往涂市镇了解水稻长势,并采集样品;中午,在一户村民家里休息时,谈话间了解到该户水稻长势不佳,他立刻起身走向田里,经过一番详细“问诊”,开出了“处方笺”;下午,他赶到另一个村开展水稻栽培技术培训,日落时分才回到家中。
马不停蹄,这是76岁的李仁才一天的工作状态。他用脚上的泥和额头的汗,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彰显了新时代退休老干部的风采。
选定水稻产业为“论文”主题
酉阳稻米在唐朝就有“贡米”“皇米”之称。酉阳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农业用地未受到工业性污染且硒元素丰富,稻米颗粒饱满、色泽透亮,口感软糯味甘、清香四溢,品质十分优良。自“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以来,酉阳加快发展以茶、米、油、蜜、青蒿、酵素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酉阳稻米已成为酉阳乡村振兴和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之一。
涂市镇有水稻耕种面积1万余亩,是酉阳水稻主产区之一。2022年3月18日,李仁才与县科协负责人石磊等前往涂市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到该镇水稻栽种和管理比较落后的情况后,心里很着急,决心积极参加县科协组织开展的“科普进百村”走进涂市水稻专场行动,帮助当地村民增产增收。
致力为水稻产业发展鼓与呼
从此,李仁才的身影不时出现在涂市镇的村寨和田野。他先后到涂市镇大杉、涂家寨、涂市、钟岭、地灵等水稻生产主要村寨,实地调研了解情况,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随后根据调研所得,配套相应理论培训和技术措施,进行方案策划、教材编写等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引起相关部门的更多关注,李仁才还专门写下了《关于科普助力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等文章,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反馈相关信息。
李仁才把培训地点选定在村委会的会议室、农户院坝和田间地头,用农民的语言向当地村民耐心讲解水稻科学栽培技术,现场回答他们在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为了巩固培训成果,李仁才还与当地村民建立了“科普进百村涂市水稻专场”微信群,经常向他们发送相关培训资料和农业生产交流指导,进行“网络问诊”。
村民称他为“酉阳袁隆平”
“不少农民‘稀三挑,厚六箩’等传统观念浓厚,对我的专业能力表示质疑,对我传授的科学栽种观念和方式一时还难以接受。”如何让当地的稻农听得懂、记得住、愿意干,成为李仁才“论文”写作遇到的第一个难关。
为此,李仁才向农民们做出保证:“只要你们按照我讲的方法去做,单产至少可以增加30%,甚至实现产量翻倍!”最后,部分农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李仁才的技术讲解去实施耕作。结果证明,在去年旱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采用了李仁才教的方法管理的稻田亩产依然可以达到500多公斤。自此,村民们纷纷开始相信李仁才的一双“妙手”。
“今年的水稻产量在去年基础上还会有所提高。村民冉贵贤种植的水稻预计亩产600公斤左右,杨佰昌种植的水稻预计亩产650公斤左右。”李仁才在查看水稻长势并进行科学测量预算后说道。
“李主席是专家哩!”如今,越来越多酉阳水稻产区的村民知道并信服这位本土水稻种植技术专家了,一些村民还亲切地称他为“酉阳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