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 市

  □魏 巍

  每次说到家乡,我都情不自禁地充满了自豪感。重庆虽然也是市,但我的家乡也离市不远。从来只有市辖县,但我的家乡不一样,它是县辖市。酉阳自治县下辖三个市,涂市、丁市、魏市,我的家乡就在魏市,三大市里唯一是行政村的地方。据二哥说,之前他去广州打工,遇到二嫂,二嫂问他哪儿人,他说是酉阳魏市人,二嫂一听是市里人,屁颠屁颠地跟着二哥回到老家,结果到了山上哭了好几年,说二哥是个骗子。

  客观来说,魏市的变化很大。但很多变化并非用是非好坏就可以概而言之的。

  从我出生到现在,四十年来,这个被称为故乡的地方,终于从吃不饱穿不暖的穷困环境中活出来了。从我个人的人生哲学来说,活着就是胜利。

  魏市原叫魏家坝,可以说是咱老魏家的基业。魏市坐落在一条狭小的山沟里,小时候,小河里四季都有河水流过,夏天的时候去大炮游泳、钓鱼,同样发源于龙头山的另一条小河从槁溪沟(我也不知道槁字是不是这样写,反正从小就只闻其名不见其字)流出来,在魏市下场口与从宜居沟、大炮流出来的小河汇聚,在猪圈门又汇集同样从龙头山发源,流经大溪、桥堡的小河,一起流往内口的匿洞(我们一直叫那个地方为觅洞,现在想来,可能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藏匿的意思)。这三条小河里都是可以抓鱼游泳的,那个时候带给我无穷的乐趣。虽然不会游泳,但夏天的时候可以将缝补用的针,用火烧一会,然后掰弯做成鱼钩,或者悄悄买一盒大头针,直接掰弯,套上线,在地里挖几条蚯蚓,往鱼钩上套一小截,随便往一个小水塘里一扔,就可以钓起来拇指大小的千年鱼。我们将之称为“千年鱼”,是因为河里的鱼都不大,能够钓上大拇指那么大的鱼就已经很惊喜了。这种鱼很可能是从龙头山上暗河里游过来的,鱼很小,洗净在油锅里一炸,蘸点盐,简直美味。河里还有石蛙,我们称为剪板(音)的东西,做出来都是很好吃的。可惜现在几条河流均已断流,鱼虾绝迹。

  小时候,魏市小学在魏市的中间位置,有六个年级六个班,每班都有三四十人,到了六年级,不在魏市街上住的小朋友就在教室后面的屋檐下,用土垒个小灶,自带粮食蔬菜柴禾,下午放学后自己生火做饭,家里有田的就吃大米饭,家在高山上的就吃苞谷饭,这可能是最大的区别,肉是很难吃到的,最好的就是多放点猪油。晚上就在教室的楼板上,放一床烂棉絮或者稻谷草当垫子,人挤人睡在一起,反正大家都是如此,也不觉得清苦。现在想想,要么共同贫困,要么共同富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礼崩乐坏。到现在,据说整个小学的学生都没有我们那时候一个班的人数多,四年级以后就干脆不招学生了,统一到天馆读书。想想那时候,这个小学不仅是魏市的小学,也是宜居沟、大溪、丁木等周边地区的小学,而今弄到如此光景,也是让人唏嘘。

  我的家在山上,名叫魏家山,虽然是以咱老魏家命名的,但山上也有一户冉姓人家,10年前又搬回了魏市街上。山上人口鼎盛的时候有70余人,到如今,常住人口不到20人,外出务工的,搬走的,逝世的,逐年减少,只剩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在家。每每念及此事,总让人感慨良多。乡村振兴,如果留不住人,靠谁去振兴?而如何留住人,这又是另一个深奥的问题!

  小时候下山上山全靠“11”路,爬坡上坎。下山全靠脚刹,上山全靠手爬,每天放学回家,打架是在所难免的,碉堡那一块,常年寸草不生,都是我们摸爬滚打的杰作,路上掏鸟窝,抓蛇,摸螃蟹,打“豆腐干”,扇“三角板”,一路玩到天黑方才到家,为此没少挨打。有一天,我一个同班的堂兄,被他父亲发现了他的“豆腐干”,正在接受教育,结果我父亲正好在场,估计是我父亲在旁边扇了阴风点了鬼火,结果我那堂兄毫不犹豫地出卖了我,说我的“豆腐干”比他的多多了。结果父亲回家后马上让我拿出来,我只好将满满一大箱子的“豆腐干”如数上缴,一个个拆开,放到猪圈里做了一年的手纸。

  山上发展很慢,直到2018年才通了公路。为了让爸爸妈妈轻松一点,便将房屋周围近20亩地全部种上桃树,退耕还林,实在也是无奈之举。到现在,赏花尚可,桃子是一个也没吃到。

  虽然山上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大雪封山的情景,但冬天依然很冷,想想夏天还是很凉爽、晚上还需要盖被子的份上,也就原谅了冬天的寒冷。孩子每到冬天就想看雪,我便每年都说寒假回山上去看,顺便带她抓鸟,可孩子都6岁了,依然没有见到一次大雪。不得不说,这个变化还是很大的。

  在农村,可能每家每户现在都有自己的“高楼大厦”,外表看着热热闹闹,但真的走进去会发现,很多人家都是空无一人,或者只有老人、小孩守着诺大一幢房子,孤独地生活着。或许,当我们老了,哪怕生活在城市里,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变化也是很大的。

  撤乡并村以后,魏市村的面积大范围扩大,魏家山也由原来的魏市村4组变成了魏市的“二环”,光荣地加入了1组的行列,对于一个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山民,突然有了河鱼入大海的感觉。然而,要说到家乡知识,仍然只是鼠目寸光,到如今也只了解上山种地,下山赶场,而认知范围,也只局限于此前的老4组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影像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综合
酉阳笔记(组诗)
魏 市
春到菖蒲
学校种植园(组诗)
酉城河在春风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