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基层做好“领头羊”

——记花田乡张家村党支部书记、乡人大代表冉光伍
冉光伍正在办公。

  □融媒体中心记者白凤英文/图

  “干好村里的事没有巧,一是要有一个村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一家人一条心的理念;三是要有一股劲一起拼的精神。”这是花田乡张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光伍在参加全县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时分享的心得体会。

  迎难而上

  得到村民认可

  “我从1987年开始担任村干部,也是那时候当选为乡人大代表。”冉光伍介绍,从1987年至今,他先后担任村文书、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35年,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言而喻。

  “开展群众工作是最难的。”冉光伍说,该村发展的茶园,从项目谋划到初具规模,历时4年时间,期间经历了动员群众、推动土地流转、协调纠纷、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劳动力栽植管护等。最让他难以忘怀的就是开展群众工作,2019年定下发展茶叶产业计划后,大家都雄心勃勃,信心满满,分头到组里开会,进行宣传发动。万事开头难,有的群众支持、有的群众不支持、有的说风凉话、有的翻子虚乌有的陈年“旧账”,出“栏头板”。

  “我们的干部跑回来哭,觉得这样努力干,还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没得意思,就劝我放弃。”冉光伍说,他只能劝慰大家忍一忍、莫气馁。

  “我心中始终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哪有毛铁烧不红,哪有棉花弹不烂’,我作为党支部书记必须坚持到底。”为此,冉光伍每天坚持开碰头会,台账式研判问题,清单化回应诉求。把准脉之后,就带着“处方”到群众家里开展工作,面对面解开村民心中的“疙瘩”。在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坚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群众全程参与,真正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最终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认可。

  3个月时间,张家村集中流转土地4848亩,为建设茶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张家村集体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每年群众务工及保底分红收入3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之多。看着山山岭岭满目苍翠的茶园,有人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冉光伍给出的答案是:干部群众一家亲,全村上下一家人,只要“团拢”了,大家一条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迎来机遇

  布局村域发展

  去年,花田乡被列入全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之一。张家村该怎么办?如何干?这是摆在张家村村支两委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冉光伍对此充满信心:“我们深刻研究乡情、村情、户情,一致认为‘全村一盘棋,关键靠布局’。”

  一是布产业之局,破解增收难题。做大主产业,做精多业态,让组组有亮点、户户有利益联结,产业旺起来。二是布环境之局,破解脏乱差难题。以村庄农户公路沿线为重点,网格化、精细化开展日常保洁工作,开展“三必拆”“五必改”,深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让环境靓起来。三是布文化之局,破解精神生活匮乏难题。传承农耕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激励着张家村人感恩奋进,如今每逢夜幕降临,张家村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到文化广场跳摆手舞、唱山歌,文化兴起来。四是布创业之局,破解市场主体培育难题。盘活闲置多年的办公用房,用好高山易地搬迁安置点,大力开展“三回三讲三干”,相继建成投产伞厂、布鞋厂、农家乐,市场主体多起来。

  说起张家村里的事儿,冉光伍如数家珍,他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将从发展角度考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作为乡人大代表,他将把老百姓的心声和想法传递上去,做好老百姓的“传声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花田乡张家村党支部书记、乡人大代表冉光伍
钟多街道青山村:~~~
可大乡:~~~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经济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教育
扎根基层做好“领头羊”
文明实践积分超市营业
赶集日宣传消防知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