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福镇大河村:

撂荒地种药材 80多亩虎杖苗长出来了

张仁才(右二)查看虎杖苗长势情况。

  本报讯 (融媒体中心记者白凤英文/图) “快来看,虎杖长起来了。”近日,在五福镇大河村4组的虎杖基地里,镇人大代表、大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仁才高兴地朝村民们喊道。看到绿油油的虎杖苗,村民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据了解,今年7月前,这片80余亩的虎杖药材基地还是被人遗忘的撂荒地。去年12月,张仁才走访时得知,因村中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老幼妇孺无力耕种,这片肥沃土地便被撂荒。

  为了将这片土地重新利用起来,张仁才向上级申报了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经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大家一致决定,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将撂荒地用于发展虎杖产业,涉及农户487户。

  说干就干,9月底,张仁才在县农委和五福镇政府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到湖北利川购买了16万元的虎杖种苗,并签订了回收合同。

  今年10月底,虎杖种苗全部栽植结束。

  据张仁才介绍,他们种的虎杖生长期为3年,一亩可采收2万斤,按回收保底价每斤0.8元计算,亩产可达1.6万元,80余亩地的产值可达100多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占10%,剩下的90%由487户村民进行分红。

  “村上发展的这个中药材产业非常好,让我们六七十岁了还能有份收入。”村民张永强今年70岁,他把自家的1.5亩土地入股种植虎杖,产生效益后可拿分红,同时,他还在基地务工,每天工资80元,前段时间移栽虎杖,他就挣了几百元劳务工资。

  据张仁才介绍,除了虎杖产业,今年2月份,该村还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模式,完成580亩土地流转,用来发展农旅融合观光产业。同时,引导返乡人才、党员干部、村组干部带头发展种殖养殖、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目前,全村共种植油茶3360亩、水稻780亩、玉米750亩、烤烟580亩、柚子等水果280亩,养殖生猪、肉牛共830余头,冬笋、春笋年产量约1.5万斤,实现了集体和农户双受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经济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教育
我县召开博士服务团重点项目调度会
撂荒地种药材 80多亩虎杖苗长出来了
《遇见天龙山》在2022年重庆视听作品大赛中获奖
重庆金融专项行动推出21项措施
今冬新栽油茶3.9万亩
看好农村消费潜力 明年计划出栏超5000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