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石嘉黎
他扎根贫困山区29年,担任班主任12年,从事德育政工工作15年。
多年来,他心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始终秉承“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把爱国、守法、安全、文明等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层面;以学校办学特色为突破口,把民族、科技、足球、武术、艺术等作为强校之基,探索了一条适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民族小学之路。
他就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县民族小学党总支委员会书记、校长邓廷福。
关注留守未成年人
县民族小学原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多,留守儿童比例高达20%。作为一名德育、少工委及共青团干部,邓廷福把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作为一项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他安排教师给各班的留守儿童建档案,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定期召开会议,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和孩子倾心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成才。他在2008年主持了国家级德育课题“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成果“农村留守儿童3+1教育模式”已在全县推广超过10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邓廷福组织师生连续参加四届国家关工委、中央政法委、国家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组织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共20000多名学生参加,其中200余人获奖,教师获指导奖达50余人次。学校在2008年、2011年获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单位荣誉,2015年、2019年获重庆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荣誉。2011年、2019年,邓廷福个人被国家关工委、司法部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
心系困难群体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邓廷福对困难学生、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充满了爱心。为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学生问题,他通过与孩子们悉心交谈、交知心朋友,了解到孩子们最迫切的愿望和最真实的想法,并根据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多种方法鼓励他们重新树立学习信心,走出困难的阴霾,绽放自信的笑容。
近年来,邓廷福组织并参与扶助贫困学生10余名;以扶贫干部和帮扶责任人身份,帮助2名毕业大学生找到了工作,为残疾孩子王天也送教上门、送关爱10余次;组织师生开展了为贫困生捐资助学活动,筹集爱心款总金额达10余万元,让许多困难孩子在逆境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坚持德育教育
为推动德育工作一体化,组织召开思想道德建设研判会,已成为邓廷福每周必做的工作。他积极总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推动实施的“做好五件事,成为七种人”德育教育模式已经成为该校德育教育的一张名片。
长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使邓廷福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2005年5月,他被重庆市教委、团市委等表彰为“双合格”活动先进个人。2007年7月,被国家关工委、教育部等10部委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个人。2010年4月,被重庆市教委、市公安局表彰为学校安全稳定先进个人。2020年6月,被国家教育部、关工委表彰为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先进工作者。
“未成年人怎么样,民族未来就怎么样。”这句话已成为邓廷福的口头禅。现在,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者,对于邓廷福和他的团队来说,已不再只是一项工作,而是一个教育“桃花源”、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学校发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