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方
“牛皮膏”是邱令才的外号。
兴隆人邱令才,生于1906年,因单纯粗鲁,朴实豪爽,乐于助人,又爱喝酒,人们以“牛皋”相称。又因他做事“皮”(不急)、遇事“缠”,与“牛皮膏”的特质相近,人们又叫他“牛皮膏”。
1934年2月的一天下午,天气骤变,风吹在身上,寒冷刺骨,路上结了一层薄冰。一个头戴礼帽、手拄文明棍、身穿长衫的中年人来到兴隆八穴。恰巧,牛皮膏挑着水桶去打水。那人一口外地腔:“老乡,请问上兴隆怎么走?路宽不宽?路上有没有关卡?”
牛皮膏一手扶担,一手指着前方说:“就往这个方向走,路陡,没有卡子。”看中年人似懂非懂,牛皮膏又打着手势比划。
这时,过来几个纨绔子弟,他们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一番,“嘻嘻”笑着走了过来。原来,这群少年无所事事,专爱欺生,见到外人总要戏弄一番,以此取乐。
一个叫“三娃子”的少年,悄悄来到那人身边,手一举,猛地一碰,那人的文明棍脱手掉进水田里。只见他一个趔趄,正待站稳身子,另一个少年飞奔而过,手臂一带,那人“啊”的一声,一头栽倒在冬水田里……
牛皮膏放下水桶,把中年人拉了起来,又蹬掉鞋,挽上裤腿,捡起文明棍,见中年人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不由得怒火中烧,冲着那几个少年骂道:“你几爷子好缺德,要遭雷打的!”
那几个少年不服气,又不敢回骂,边跑边喊:“牛皮膏,巴到焦,看到看到要死掉!”
牛皮膏把中年人带到家里,抱来木柴,烧起一炉大火,又找来一块木片,刮掉中年人身上的污泥。接着,打来一盆水,用棕刷慢慢地刷。弄干净后,让中年人坐着烤火。
牛皮膏在铁三脚上架起锅,熬好姜汤,舀了一碗递给中年人。他又找来一些红薯,放在火上烤。熟后,拿出仅剩的二两包谷酒,一人一半,算是二人的晚餐。尽管晚餐不丰盛,但他们吃得十分开心!
第二天,那人千恩万谢,告别而去……
5月,贺龙部队来到八穴,有一个中年红军向老乡打听“刘高”的情况,而附近并没有一个叫“刘高”的人,于是有人联想到邱令才的外号叫“牛皮膏”,怕他有所不测,偷偷报信。牛皮膏听说部队的人点名找他,怕有麻烦,吓得跑进后山的森林中,躲了起来。
后来,那位红军说他去年来过这里,得到一个叫“刘高”的好心人帮助,他想当面表示感谢,如今没有见到他本人,让老乡见到“刘高”后,代他向“刘高”问好,并表示感谢。人们这才知道,牛皮膏帮助的人,原来是红军的“探子”(侦察兵)。由此,牛皮膏拥有了一段与红军相逢不相识的缘分。